欢迎您访问陈仓政法网 今天是:
搜索
您的位置: 首页> 政法要闻

陈仓区:“两个平台协同”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

来源:陈仓政法网 发布时间:2025-04-02 08:55 浏览次数:146次

近年来,陈仓区积极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全力推进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,做优矛盾纠纷预防化解、社会治安风险防控 “两个平台”,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水平,护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更加安全稳定。连续两年获评省级平安区,被授予“平安铜鼎”。

聚焦机制建设,不断提升综治中心规范化水平

“面向群众、服务群众”为目标,持续调优区综治中心工作机制、做细业务流程、提高信息化保障水平。实体化赋力。区综治中心核定编制13名,设群众接待、协调指挥、研判预警等8个模块化岗位,搭建“一厅办公”平台,实时跟踪、动态掌握社会治安形势。规范化赋能。突出指挥调度,组建治安防控、矛盾化解、提示催办3个精干团队,推动社会治安联防、矛盾纠纷联调、重点人员联管、基层平安联创、信息智能联享。标准化赋效。规范来访接待、首问负责等19项制度,制定《业务汇编》《工作流程》《督办问责办法》。建立周例会、月考核、季总结、年评比机制,形成“协调-分流-督办-跟踪”闭环。信息化赋智。研发综治信息系统,综治“小探头”、会商调度、社会治安防控、法治宣传教育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、基层服务管理、行业领域整治、综治考核8个功能35项业务实现全区“一网统管”。

聚焦矛盾纠纷,不断提升多元预防化解能力

“解难事、办实事”为目标,建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平台,推动信访问题、矛盾纠纷统一登记、依法流转、督促落实,确保“一站式”化解到位。资源整合让群众只进“一扇门”。统筹诉讼服务中心、检察服务中心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职能进驻信访接待中心,实行政法单位人员常驻、重点领域行业主管部门轮驻,按照“信访法治化”路线图,对262件群众诉求一揽子登记受理、就地研判,分行业领域流转。四调联动让群众实现“事心双解”。实行首访即调制度,建立警调、诉调、检调、访调衔接机制,实行“常驻吹哨、轮驻报到”,第一时间组织调解,解开心结、握手言和。群众首访化解率达71%,就地办理法律援助、仲裁、公证、司法确认等业务131宗,直接进入诉讼程序案件下降47%。多元化解让群众感受“公平正义”。镇(街)调委会主持化解110非警务类警情387件,与法院带案进村、进社区诉前调解731案、化解率49%。23个行业性调委会参与调处、解决信访问题73个。89名调解专家库成员和15名镇(街)法律顾问常态化提供法律咨询、化解矛盾纠纷,做到了预防在先,信访总量下降13%。闭环管理让群众享受“最优服务”。实行化解过程红黄蓝“三色”预警,对调解风险高、调解不成功“红”“黄”事项随机研判,落实化解前稳控措施、校准调处思路,化解成功率达98%。推行已化解事项“跟踪回访、综合治理”闭环工作法,解决未执行调解协议、执行不完全、仍有异议等问题83个,督促135件调解协议及时履行到位,得到当事人点赞。

聚焦风险防控,不断提升驾驭社会治安能力

“提升群众安全感、满意度”为目标,建强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平台,从日常巡逻、反诈宣传、安全守望等小事抓起,不断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。把重点群体管好。排查26个重点领域涉稳风险信息152条,摸排服务管理人员3391人,标注高风险人员349人,实行数据汇集、动态管理、形势研判、风险预警,实时跟进落实“五包一”措施。协调5个行业部门落实医保、低保、困难救济、司法救助等兜底政策措施,确保有人管、能管住。把群防群治建强。组建镇街、村社区群防群治队伍210支4870人,广泛开展社会治安风险防范宣传。组织治安巡逻7356次、成功预警劝阻诈骗317次,重点时段在学校、医院、车站等重点场所开展“警民携手安全守望”活动810次,圆满完成76场次重大活动安保任务。把网格化服务抓实。发挥2130名专兼网格员作用,捕捉重点区域、重点行业、重点群体综治基础信息42.4万条。排查上报网格内风险隐患、矛盾纠纷1.8万条,就地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1.1万件,配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等活动2200次,夯实了社会治安基层基础。把社会治安防控做细。梳理敏感案事件易发重点目标部位33个,设立26个街面警务室,启动武警联勤巡防机制5次,提高了社会面震慑力。开展打击整治涉枪涉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,收缴管制刀具36件。开展燃气、供水供电、公交站场、校园等安全责任和防范措施检查118次,指导开展安全演练、训练培训、隔离设施安装等活动37次,治安、刑事发案下降23%、16.1%。

版权所有: 中共宝鸡市陈仓区委政法委员会 地址: 陈仓区集中安置中心1号楼
电话: 0917-6210770 传真: 0917-6210770
陕ICP备2020019076号-1 建议使用1440*900以上分辨率访问

微信公众号平台

新浪微博

关闭